一般来说,在对信号的特点不是很了解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动模式,因为这时不管信号是什么样示波器都会扫描,您至少能在屏幕上看到一些东西,那怕仅仅是扫描线也好,而不会什么都没有。有扫描线后可以通过调节垂直增益、垂直位置、时基速率等参数“找到” 波形,然后通过选择触发源、触发边沿、触发电平等稳定波形。对于模拟示波器来说,只要信号是周期性的,其频率在适合相应示波器观测的范围内并且不太复杂的话,通过这样的步骤一般能达到对信号的大体了解,然后根据需要可作进一步的观测。
对于正常模式,许多朋友可能会觉得与自动模式在观测效果上没有什么区别,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将触发模式在自动与正常之间切换,屏幕波形并没有什么变化,不过这种情形往往只发生在被观测信号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周期性信号的情况下。正常模式的作用在于观测波形的细节,特别是对于比较复杂的信号,例如视频同步信号。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为了观测细节,我们必须将时基扫描速率调高,以便将波形展开。而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会使得被观测信号的频率相对于示波器扫描速率而言变低,也就是说,在两次触发之间示波器可能会作很多次扫描。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这时我们选择的是自动模式,则示波器会实际进行所有这些扫描,其结果是使这些扫描(它们不是由触发产生)所对应的波形与触发扫描所对应的波形一起显示,造成显示波形的混叠,因而不能清晰地显示我们想看的波形。而如果我们选择的是正常模式,则这些在触发之间的扫描示波器实际不会进行,只进行那些因触发而产生的扫描,因而只显示我们想看到的与触发相联系的波形,从而使波形会比较清晰,这就是正常触发模式的功用。
对于单次模式,如上所述就普通模拟示波器而言我们基本上是难以利用的,但对于数字存储示波器来说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触发模式。在数字存储示波器中,使用单次触发模式可以捕捉单次出现或多次出现但不太具有周期性的信号。虽然使用正常模式也能够捕捉单次的信号,但如果信号是多次而非单次时,在正常模式下后面出现的信号所触发的扫描就会将前面捕获的结果抹去,因此反而得不到稳定的波形。在这种时候如果采用单次模式就没有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单次模式的触发具有从多次出现的信号中挑选一个的能力。